分卷閱讀34
廢了好幾張圖樣,手指上都沾著彩色的墨,“娘,你來看看這個?!?/br> 沈氏把頭湊了過去,表情卻顯得很奇怪,“這......這也太!” 第36章 新生活 “這......這也太簡單了!”沈氏乍一看紙上的圖樣, 不禁脫口而出。 無他,上部分是斜襟大袖衫, 下面部分是織錦玉帶,百花裥裙, 乍一看真沒什么出奇的, 顯得十分普通,倒像是一般的常服了, 這衣服做嫁衣恐怕不夠格吧...... 何逸清搖了搖頭, 筆尖又在紙上勾畫著, “娘, 你再看?!?/br> 何逸清又在紙上畫了一件外披,精致的滾邊長至腹臀,前短后長,寬大的五分袖,高厚的外開型立領, 對襟處用一顆寶石扣扣住, 形似霞披卻又比霞披短一大截, 樣式新穎, 典雅高貴, 實在妙絕。 何逸清深知自家的優(yōu)勢與劣勢, 一件嫁衣若交與成衣鋪子來做, 必然會有十好幾個繡娘一起上手, 力求做得精致繁復, 高貴華麗;可自家這兒只有兩個人手, 能充當繡娘的更是只有她一個罷了,繁復華麗行不通,唯有憑借著奇、巧、新,方才能與之一較高下。 沈氏也看出了女兒的巧思,贊同道:“這樣一來,能省下不少做工呢!我正愁咱們?nèi)耸植粔蚰?!?/br> 何逸清落下最后一筆,小心地把紙放在一旁晾干,笑言:“這只是初稿,還有許多細節(jié)的地方?jīng)]有完善呢,咱們接下來可有的忙了?!?/br> 接下來,何逸清和沈氏就不斷完善著圖樣,甚至還拿出了布料做出了簡單的樣子,再根據(jù)做出來的效果逐步調(diào)整。如此過了幾天,魏淑寧那兒終于把布料送過來了。 來的還是小滿,她手里抱著一匹潔白如雪絲綢和一匹織金錦緞,織錦緞是百蝶穿花的圖樣,正紅色的底色上,大朵大朵的用金線織成的牡丹花,寶藍,銀紅,杏黃等各色蝴蝶在花間穿梭,美不勝收。 沈氏只是感嘆于布料的精美,何逸清卻一看就知道,這是貢緞。 前世她做生意時也接觸過這類料子,最頂尖的都送進了京城獻給皇上,而略有瑕疵的則從織造局人的手底下漏了出來,引眾人爭搶,光這一匹布料,起碼值五百兩銀子。 何逸清暗道:看來這魏家能量不小啊,連貢緞都能拿得到。這魏淑寧竟也舍得拿出來,不怕她們給做廢了。 事實上,魏家也僅有兩匹罷了,一匹送去了成衣鋪子做嫁衣,一匹本來打算給女兒當陪嫁,結(jié)果被魏淑寧給了何逸清母女。 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,魏淑寧也用此舉來表示對何家母女的信任。 既然如此,何逸清也不客氣,又要了金線若干,珍珠若干,寶石碎玉若干,打算鑲嵌在嫁衣上。 魏淑寧欣然同意,把東西都給準備齊全了送過來。往后幾天,天天都有“踏踏踏”的馬車駛進何家村,引得村民們議論紛紛,都在說何成富家要發(fā)達了,何家因此多了不少明里暗里打探消息的人。何成富和沈氏不堪其擾,但還得好聲好氣地把他們打發(fā)走。 前前后后忙活了一個多月,嫁衣終于做好了,看見成品,何逸清和沈氏才覺得她們這一個月的辛勞沒有白費。 整件嫁衣以雪白的蠶絲綢做內(nèi)襯,絲滑柔順。 上衣是緙金絲雙層對襟大袖衫,上繡纏枝百合花,上面的花紋乃是暗金線織就。 外披繡凰鳥圖案,點綴在鳳凰毛上的是打磨成細小而渾圓的玉石,碎珠流蘇如星光閃爍,光艷如流霞,胸前則以一顆赤金嵌紅寶石扣扣住。 下身是織錦玉帶,百花裥裙。一根玄紫色的寬腰帶勒緊細腰,既顯出了身段窈窕,還給人一種清雅不失華貴的感覺。 百花裥裙長長拖地,上用細如胎發(fā)的金銀絲線繡成攢枝千葉海棠和棲枝飛鶯鳥,拖地的裙擺上每隔一段距離便嵌上一顆圓潤飽滿的珍珠。 整套嫁衣顯得既精致又不繁雜,既華麗又不俗套,既高貴又不沉重,既鮮艷又不刺眼。 嫁衣做好了當天魏淑寧便派人來取走了,等下次再有人來的時候,帶來的便是三張一百兩的銀票以及給沈氏和何逸清的兩套首飾,魏淑寧還親自寫了一封表達感激與歡喜之情的信。 接下來的事情就與何逸清無關(guān)了,把李苑苑定好的夏裝送了過去,又與何掌柜完成了一筆交易,何逸清便好好的休息了一段日子。 再次聽到魏淑寧的消息,已經(jīng)是兩個月后了。秋高送爽,北雁南飛,魏淑寧啟程回郡城備嫁了,臨行前還托人給她送了一封信,邀請她們一家去郡里參加明年春天的婚禮,何逸清想了想,還是婉拒了。 魏淑寧也不生氣,轉(zhuǎn)而邀請何逸清有空去郡里玩,她做東,何逸清同意了。自那以后,兩人還保持著通信,頻率不高,兩三個月一封,但既然交情建立起來了,以后他們一家哪怕去郡城里定居,也不算是無依無靠了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寒來暑往,秋收冬藏,歲月如梭,光陰似箭,一眨眼兒,就過去了五個年頭。 十三歲的何逸清,正是最好的年紀,雙眼靈動,容顏清麗,很五年前黃瘦的樣子判若兩人。來過初/潮后,小女孩般平庸的身姿便開始顯露出線條來,不說身姿玲瓏,但也儀態(tài)大方,別有一番風姿,再也不復孩童模樣。 何逸清對自己現(xiàn)在的模樣滿意的很,但與之而來的是快要踩破自家門檻的媒人。不說旁的,光是本村的王嬸子就往何家走了不下五次,更別提別的村子了。 但好在何父和沈氏充分尊重她的意見,女兒不同意他們就咬死了不松口,畢竟他們也覺得現(xiàn)在給女兒談婚論嫁還是太早了。 這五年里發(fā)生了不少事兒,李苑苑嫁人了,嫁的是鎮(zhèn)上的大戶,算是門當戶對,她自個兒也是滿意的。有了前一次經(jīng)驗,何逸清接下了她的嫁衣,讓她美美的出嫁了。 憑著李苑苑的人脈,她們的手藝也在鎮(zhèn)上有了一定的名氣,不少富家小姐都跟她們定做了衣裳。 何父早已不去王秀才那兒了,取而代之的是何逸安,據(jù)王秀才說,安哥兒讀書快,腦子活,有天分,是個讀書的好苗子。何父與沈氏大喜,更加堅定了要好好培養(yǎng)安哥兒的心思。 更讓他們驚喜的是,女兒讀書的天分不亞于兒子,只可惜這十里八村沒有女學,不然他們肯定要送何逸清去的。弄得何父私下里嘀咕真是老何家的祖墳里冒青煙了,一下出了兩個讀書的苗子。 沈氏的頑疾已經(jīng)好得差不多了,是郡城里的大夫給看好的,藥雖然貴但是有效果,他們一家都覺得值。 其中最喜人的自然是沈氏的錢匣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