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3節(jié)
書迷正在閱讀:總裁傲嬌又粘人[娛樂圈]、莓果松餅、校草同桌掉馬后竟然是、都市之傳道宗師、拯救病弱冰山計劃、豪門長嫂攻略了反派大佬他全家、與你常在、我的老婆是女王、朕與將軍都穿了[古穿今]、網(wǎng)戀到渣男以后
的確,像陽虎這樣的家宰,如果能只這樣恭恭順順的侍奉著一家一族,又有哪家會嫌棄呢? 但如今,讓季孫斯更為憂慮的,卻依舊是現(xiàn)如今自己的性命。 畢竟,他的這條性命,現(xiàn)如今還拿捏在陽虎的手心之中。 只聽季孫斯又是小心翼翼的問道: “虎,你今日確定不會殺我?” 陽虎卻又微微一笑,與他說道: “呵呵,若是在蒲圃,殺了便也就是殺了!但是,如今我若再殺了你,卻于我又有何益?倒不如就此放你歸去,且看你們季氏究竟是如何自取滅亡的才好!” 季孫斯聞言,不由又驚又喜: “當(dāng)真?!” 陽虎說道: “呵呵,豎子這便走吧!” 季孫斯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在那是呆了好一陣子,這才起身,卻又擔(dān)心外面的士兵會對他不利,不禁猶豫道: “這帳外之人……可愿放我一馬?” 陽虎見到季孫斯如此慫樣,不由是滿眼的鄙夷之色,并一把抓住他的手腕: “你若不信,那便留在此地如何?!” 季孫斯急忙道: “信!信!我這便走!” 季孫斯言罷,便是趕緊踉踉蹌蹌的沖出了大營,又唯恐陽虎反悔,季孫斯是一路疾步狂奔。 緊接著又一個不留神,卻是被腳下石塊絆倒,直把他是摔了個嘴啃泥來! …… 第六百零九章 陽虎遺妙計 季孫斯最終一瘸一拐的離開陽關(guān),其窘狀也被陽虎所目睹。一直到季孫斯不見了身影,他這才就此離開。 此時,孫武又找到了他: “大人方才在季孫斯面前說那些話,不知究竟是何用意?” 孫武為了避免麻煩,當(dāng)時并未露面。 但方才陽虎與季孫斯所說的話,他其實在帳外也是聽得一清二楚。 孫武固然聰明,卻也一時參不透這其中的玄機,因此他不禁如是詢問起來。 而陽虎看了一眼孫武,不禁是又哈哈大笑: “哈哈!虎的這一番作為,可謂是一石三鳥啊!” “其一,我陽虎為季氏宰,深耕于季氏三十載。原本不過區(qū)區(qū)一家奴,卻最終得以反客為主,甚至進而代攝了魯國之政。虎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,全都是因為得益于虎的這個季氏家宰的身份吶!” “我陽虎只憑借著這一身份,便可獨斷于季氏。進而使得季氏內(nèi)的所有人,最終都不得不是仰我鼻息而存!久而久之,季氏自然就皆是以我為尊了?!?/br> “而虎之所以要在季氏面前要將此理說破,所為的便是讓季孫斯對自己族內(nèi)親信之人不再輕信!倘若,季孫斯他真能聽得進去,那么他日后也必然會從別處另覓家宰人選!” “如今,孔仲尼在杏林開社治學(xué),其下門徒眾多,可正應(yīng)得此職!屆時,子明先生只需得稍作運籌,便可將季氏家宰之位收入囊中了!屆時進而,甚至亦可cao持魯國之大政!” 孫武聽罷,這才是恍然大悟: “原來,大人這是在為子明先生鋪陳?。 ?/br> 陽虎卻是笑笑,并繼續(xù)說道: “不僅如此,其二便是這費邑。費邑作為季氏的主邑,乃是其要害所在!而費邑邑宰公山不狃,其實早對季氏是懷有貳心!所以,只需對此稍加利用,日后必可引得季氏另一場內(nèi)訌!” “呵呵,且看他二人如何火并!季氏即便能取勝,也必將元氣大傷!” “這其三嘛,子明先生在魯國這段時日,一直都是深居簡出,不曾過多的干預(yù)魯國朝政,虎剛才隨意的提了這一嘴,季孫斯這人雖是個豎子,但也是心細(xì)如發(fā)?!?/br> “等到他遇到困難之時,定會念及子明先生,如此一來,也可方便子明先生在魯國能夠日后方便行事!” 孫武聽罷,亦是不無嘖嘖稱奇的贊許道: “呵呵,難怪我家先生對大人是惋惜不已!如今看來,大人還當(dāng)真只是不曾遇得明主?。“?,可惜……實在可惜啊……” 陽虎聽得孫武如此夸贊,卻依舊是淡然道: “虎自己闖出來的禍?zhǔn)?,也不必再說!史書悠悠,日后也自有我陽虎的一席之地!虎只自悔當(dāng)時沒有聽從子明先生之言,不然虎也絕不至于落得如此境地!” 孫武說道: “事已至此,縱是追悔也是無用,還請大人早日奔晉!莫要辜負(fù)了我家先生的一番好意!” 陽虎卻又按了按懷中的那封信札: “子明先生之恩情,虎沒齒難忘,但是虎目前并無去往晉國之意!虎……如今卻還想要去往齊國碰碰運氣!” 孫武詫異道: “大人之前開罪過齊國,齊人現(xiàn)在視你就如同寇仇一般,為何你如今反而還要投往齊國?這豈不等同于自投羅網(wǎng)?” 陽虎卻是頗為自信的笑道: “呵呵,虎在季氏三十余載,又豈能不知季平子與范鞅、田乞等人的勾當(dāng)?其實,當(dāng)初季武子被晉國韓起所扣押,虎彼時雖不過十歲,卻已能看出這其中的端倪!” “虎至今也不知道他們究竟是何時達(dá)成了這等的同盟關(guān)系,但是仿佛又似乎是有一個無形的線頭在其中牽扯!” “我本以為,他們只是卿大夫們之間為了各自的權(quán)勢而互為勾連在一起。所以,我也曾一度天真的以為,只要我同樣掌控了魯國,就能夠得到范鞅的認(rèn)可,從而替代季氏在其中的地位!” “然而,事實證明卻絕非如此簡單。我陽虎事后回想起來,要說我陽虎當(dāng)初失算,便失算在未曾想到‘張公室’之舉乃是與范鞅他們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!所以,范鞅也定是因此而容不下我!換句話說,范鞅他壓根就不可能將我視為自己人,他的這根線,其實我是無論如何也搭不上的!” “虎今日之下場,皆是拜那范鞅老匹夫所賜!既然如此,我自然要想辦法報復(fù)這些人才是!而若想要報復(fù)他們,那就必須從齊國入手!” 孫武對于戰(zhàn)事了然于胸,對于政事,雖然也較為精通,但看的依舊是不如陽虎深遠(yuǎn)。 “哦?為何是在齊國?” 聽得孫武如此問,陽虎則是昂然道: “這些天,虎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,范鞅之死,到底會給這個天下帶來什么樣的動蕩?我陽虎反出魯國,季氏日后也必將重新掌權(quán),那么,依照現(xiàn)如今的格局,到時候季氏肯定會重新投靠于齊國!” “到那時,一旦盤踞晉東的反晉聯(lián)盟一成,天下必將全部落入各國權(quán)卿的手中?;⒁恢痹谒伎家粋€問題——范鞅讓我陽虎如此大費周章,卻反而大大的削弱了晉國的影響力,他到底是無心之失?還是這根本就是有意為之的呢?” “這老匹夫,是絕對不可能做出損人不利己之事的!直到后來,我才想到,我所說的那根無形之線,其實與哪一國的興衰并無關(guān)聯(lián),而是他們這些權(quán)卿們的利益不能受到損害!若是如此,便一切都說得通了!” “所以,虎這次要前往齊國,便是要致力于拆散晉東聯(lián)盟,讓范鞅的計謀不能實施!虎這么做,一來是為了給自己報仇雪恨,二來嘛,也算是為了還子明先生一個人情吧!” “今日先生讓長卿你來助我一臂之力,我陽虎也不是一個知恩不報之人!先生之宏愿,雖然和我的想法是大庭相徑的,但虎如今既已是孑然一身。那么,不如就此還先生一個人情也好!” 孫武之前,其實對于陽虎多少是還有些偏見,是有些瞧不上他的。 一來,畢竟這陽虎曾是自己的手下敗將,二來陽虎在cao持魯政之后,所做的事也大都如同無頭蒼蠅一般,給魯國可謂是招來了無盡的災(zāi)禍。 然而如今,聽得陽虎的這一番話,他對于自己的過失,不可謂是認(rèn)知不深刻。他甚至都已經(jīng)察覺到了穿梭于各國權(quán)卿之間那根無形的線,而且還猜出了之所以范鞅意欲削弱晉國的真實目的。 像他這樣的人,即便稱不上“圣”,但起碼也可以算得是一個“智”字了! “大人,你可知先生是如何評價你的?” 陽虎側(cè)目道: “哦?是如何說的?” “先生說大人乃是治國之奇才、喪國之jian雄!所以到底是治國還是喪國,可就全在大人的一念之間吶!” 陽虎擺了擺手: “哈哈,子明先生過獎啦!虎能得到子明先生如此評價,實是愧不敢當(dāng)??!” 這時,孫武卻又不無好奇的追問道: “那……不知大人去了齊國后,又準(zhǔn)備如何從事?” 第六百一十章 陽虎至齊 陽虎呵呵一笑,顯得很是自信。 “齊侯稱霸天下之心久矣,魯國橫在齊國面前,其實在他們眼中,便是齊國稱霸天下的絆腳石!早在齊桓公之時,桓公便是有吞并魯國之意!” “如今晉東聯(lián)盟已成,齊侯必再生吞并魯國之心!虎此番前往齊國,只需順得齊侯之意并以此說之,讓其趁魯國內(nèi)亂之際,前來征討我魯,如此的話……” 孫武聞言,不由是低頭思索了一陣。 他知道,陽虎出此計謀那必然不是為了尋釁報復(fù)魯國,這其中是必有另一番道理的。 突然,他猛的抬起頭來,好似是想到了其中的關(guān)鍵! “是了!齊侯若意欲直接吞并魯國,則勢必為天下諸侯所忌!各國諸侯若見齊國有吞并小邦之野心,則必然棄齊國而重歸于晉!” “不錯!此計當(dāng)真不錯!雖說此計不免是有挾私報復(fù)之嫌,但平心而論,的確算得是一高招!” “只是……齊侯如今年事已高,自晏大夫去世之后,其對于國政的掌控,恐怕也已是大不如前。所以,你此行恐怕著實不易,而且以你現(xiàn)如今的身份,只怕更是要徒增得幾分的兇險吶!” 陽虎點了點頭,卻是不以為然的說道: “嗯……虎早已有了萬全之法,長卿兄可盡管放心便是!” 隨后,孫武又是頗為冷靜的追問言道: “倘若……你到了齊國,發(fā)現(xiàn)田氏的勢力已遠(yuǎn)超你我的想象,而齊侯的昏聵也已積重難返,甚至是直接將你拿下,以求和魯國重新修好,你又當(dāng)如何?” 陽虎傲然笑道: “呵呵,山人自有妙計!長卿只管放心便是,虎到時候自有脫困之法!就他們這些人,想要虎的性命,只怕是還沒那么容易!” 陽虎一言說罷,只見他又是直接與孫武打趣道: “更何況,還有子明先生從旁助我,我卻又有什么好擔(dān)心的?!再不濟,子明先生也自當(dāng)會救我才是???!哈哈哈!” 陽虎搞事情也的確不是這一次兩次的了,孫武見他既能生擒季孫斯,其中的膽大心細(xì),就算是孫武本人,也感覺自愧不如。 lt;div style=quot;text-aliger;quot;gt; lt;scriptgt;read_xia();lt;/scriptgt;